建筑设计之顶部设计
时间:2015-03-22 13:59:21 来源: 作者:
建筑顶部是建筑与天空的衔接,处于我们视线之上,似乎可望而不可及,但建筑顶部的形象对建筑具有特殊的造型及功能上的意义。自古以来,屋顶主要作为挡风遮雨的建造构成要素之一;而在近现代,建筑技术尤其是建筑结构技术和建筑材料技术的发展,建筑顶部在传统功能需求的基础上,呈现出丰富的变化。正如罗森(Z?Rosen)在《城市的顶端》一书中所说:建筑的顶部,让一代又一代建筑师的想象力和设计天才得以发挥,得以展现。
建筑顶部一直是建筑设计中的重点部位,对整个建筑的设计产生直接影响,为此,各国建筑师在顶部设计中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。
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,建筑材料的多样化,大众审美观念的更新,建筑顶部造型愈加丰富。
建筑顶部形式的不断变化更新,应归功于结构技术和建筑材料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。高科技的薄壳、双曲面、充气张拉顶、悬索结构等新颖的结构形式以及大量大跨度和超高层建筑的涌现,极大地丰富了顶部造型。
传统建筑顶部和建筑的形体一样,通常由简单的基本几何体构成,柯布西耶在《走向新建筑》中把这些简单几何体归纳为立方体、圆(棱)锥体、球体以及圆柱体。现代建筑通过这些基本几何体的变异(变形、分裂、切削、放缩)和体块组合(并置、重复、对比、穿插、拼贴)以及综合运用,创造出丰富的形体。
以解构主义为代表的建筑流派,试图取消建筑构成要素的划分,通过破碎、重组等手法,以创造一种新的形式和新的空间体验,在形式上不表现实际功能,不体现结构逻辑性,完全是一种反传统的全新的顶部造型。
技术上的发展趋势表现为高技派的屋顶形式。高技术派设计思路采用高技术,包括高技术的结构、材料、设备、工艺,并将之暴露出来转化为建筑表现。其追求更大的跨度和更轻更灵活的围合界面,充分应用各种张力结构形式(主要有悬索结构、帐篷结构和充气结构),并通过玻璃纤维制品和半透明柔性化学材料等广泛组合予以实现。在高技派的手中,建筑顶部不再为静止的固定物,暴露结构的处理手法使之呈现出全新的特征。这些,在“巨蛋”、“鸟巢””等标志性建筑设计方案常常出现。
贝聿铭大师在其经典之作香港中银大厦中,顶部70层设计为一个大宴会厅――“七重厅”,高斜的玻璃屋顶,尺度巨伟,引进阳光,也引进风光。
在传统功能需求的基础上,建筑顶部逐渐地被赋予更多更新更实用的功能,其顶部空间得以更好的利用。
建筑顶部耸立于空,视野开阔,因而也常作为观景、餐饮、娱乐、会议休息场所。贝聿铭大师在其经典之作香港中银大厦中,顶部70层设计为一个大宴会厅――“七重厅”,高斜的玻璃屋顶,尺度巨伟,引进阳光,引进风光,将人们对空间的感觉引进至高的层次,令人衷心地佩服建筑师的气魄,这是贝氏一贯的设计手法――结合阳光与空间。在国内,北京国际饭店顶部旋转餐厅设计与之颇有相似之处,就席而坐,品尝美酒佳肴之余,更可纵览天地,大气恢弘,境界自生。
高层建筑的顶部还常为设备机房、阁楼楼梯间、水箱间等公用设施空间,一些超高层建筑顶部甚至被建成直升机停机坪。立体化的布局,减少了建筑占地面积,便于设置更多的绿化、景观小品。近些年来在我国渐趋流行顶楼跃层式住宅,其丰富的分空间变化以及屋顶露台、空中花园布局直接催生了一个新概念:“空中别墅”。
在建筑上,生态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向,生态屋顶的出现,让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,美仑美奂。
生态建筑也被称为绿色建筑、可持续建筑。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,生态建筑应使人、建筑、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和谐,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,注重自然采光、通风,改善绿化手段等。生态建筑的顶部,一般侧重对能源主要是太阳能的利用,主动式日光调节遮阳系统、太阳能吸收器等开始大规模的推广应用。如德国柏林帝国大厦圆顶,贯穿其中心的是称为光雕塑的类似圆锥体的结构,其凹面既可如灯塔般分散光线,其表面带有角度的镜面还可将水平方向的自然光反射到主会场内。与此配合,可动式遮阳板可以随着太阳的变动而移动,避免了直射阳光的热度及晃眼的光线对室内的影响。在冬季及夏季的早上和傍晚,当太阳的位置较低时,遮阳板就被隐蔽起来,柔和的阳光射进室内,在地面上画出斑驳的花纹。帝国大厦的自然采光、通风联合发电及热回收组合系统在满足自身能源需求之余,还可作为地区的发电装置,在政府机关集中的新街区向邻近建筑供电。
生态屋顶还有向“原始状态”回归的趋势,基于立体绿化的考虑,有些建筑顶部为人工植被所覆盖,几乎与地面融为一体,这在欧洲及日本的公共建筑设施上尤多表现,如荷兰Delfut大学图书馆,其屋顶满布绿茵,俨然就是个小公园。
德国柏林帝国大厦圆顶,贯穿其中心的是称为光雕塑的类似圆锥体的结构
当“方盒子”、泛“大屋顶”以及其他的一些所谓现代玻璃穹顶逐渐蔓延乃至泛滥,建筑文化多样性开始受到威胁的时候,“文脉”的延续已经成为建筑界、文化界人士和普通群众关注的焦点。
雷姆?库哈斯(Rem Koolhaas)有一句名言:“Fuck the contexte(文脉)!”正如其设计的央视新大楼方案,荷兰人的偏执与张狂让人触目惊心。文化是历史的积淀,而建筑则是其最直接最真实的展示。彻底抛开过去的一切,固然是对现实尤其是目前的全球化进程直面面对,但也可以被认为是对文明的亵渎与扼杀。
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,传统建筑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许多优秀的建筑师开始用自己的作品捍卫本土建筑文化的尊严:贝聿铭、吴良镛、程泰宁……其中最经典作品莫过于北京香山饭店,客房各翼的顶层部分采用了硬山和单坡屋顶,这是中国民居中常见的形式。当人们从地面上看上去时,客屋部分的屋顶形成一种韵律,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。
本站允许非商业目的转载,但必须注明作者。本文链接地址: https://www.hyhw.com/design/alp/565.html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